找到相关内容330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庄春江著:《印度佛教思想史要略》(3)

    与血统有关的「种性」概念来表达。如用「佛种性」,或简称为「佛性」,来表示在胎藏阶段的佛智与佛德。所以,如来藏的意思,也就演伸为「眾生早已具足佛性」。   如来藏思想的形成,推测是由於大乘佛法兴起后的某些思想,如《华严经》的佛德阐扬,法法平等,一即一切,相涉相入等思想所啟发。在发展中,又与源於《阿含经》发展出来的「心性本净说」,以及婆罗门教胎藏思想相结合而完成的。这个思潮,没有知名的论师作专门的宏扬...

    庄春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03957909.html
  • 人间佛教的内在精神与发展趋势

    mdash;—佛德本具(本来是佛等)论,所以断然的赞同‘佛法’与‘大乘佛法’的初期行解”。[17] 印顺的这种洞见和抉择,使他...mdash;虚妄唯识——真常唯心,真常唯心系融摄了虚妄唯识系而大成于中(南)印度,发展到后来,就是“佛德本有论”,这正是秘密乘的理论基础:众生本有如来...

    张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24562612.html
  • 慧日普照.悲潮遍涵

    佛道圆成总持源:证诠皆由慧悲出,慧从自觉巧破立,猛破直立二空明;空极净廓慧日灿,普照万象观掌果,疑畏尽遣广择摄,甚深慧名大德海。佛德庇荫界无差,无缘无上超三际,无尽悲潮掀沸腾,“佛后普贤”...貌!   “佛德庇荫界无差,无缘无上超三际”,佛陀的功德,也就是他的种种净正善法,是以什么为基础?贪嗔痴是凡夫习以成性的境界,佛陀彻知这是生死根本,所以反其道而行,不贪不嗔不痴,完成了最圆净的善法。...

    仁俊法师

    |觉悟|烦恼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2/14103934838.html
  • 华严学——教学之基本

    的立场是助佛扬化,在相融的境界中不外是佛陀的特别功德。因此,文殊、普贤不像在其他大乘经典中所见之形式。母宁说是扮转为仰承佛力而赞叹佛德之能说之表演者。  竺法护译(西元二九一或三O七)十地品之别行经之...感受的是此题号之中心如是置于“经”本身上。大方广表示了佛的永远性和普遍性,人表示是佛。华严如所谓杂华严饰,喻如佛德之庄严,实为此题号之中心是“佛”。即“以杂华庄严彩饰所兼具永远性与普遍性之真理体现者之“...

    龟川教信著 释印海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84464900.html
  • 慧日普照.悲潮遍涵

    慧日普照.悲潮遍涵  仁俊法师  佛道圆成总持源:证诠皆由慧悲出,  慧从自觉巧破立,猛破直立二空明;  空极净廓慧日灿,普照万象观掌果,  疑畏尽遣广择摄,甚深慧名大德海。  佛德庇荫界无差,无缘...做法,以正智导净福而免累殃(现在中国与美国有些大寺庙所潜伏或浮现的累殃正多哩!),唯有也务必如此惊觉、奋勉,我们今生才会学得上纯正佛法,来生才豁得开光鲜气貌!  “佛德庇荫界无差,无缘无上超三际”,佛陀...

    仁俊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64367149.html
  • 玄奘所学、所译及所著之典籍概要

      《三身论》有三百颂,是赞扬佛德的作品,关于其记载的文献记载甚微。大约是玄奘为酬答鸠摩罗王有佛德而写的一篇著述。当时那烂陀寺有些称为“佛地论师”的学者,依据《佛地经》义,将“三身”和唯识“四智”...

    蒲正信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8262893702.html
  • 2月16日(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)恭逢华严菩萨圣诞

    和微尘数菩萨从十佛世界来集。各说偈颂称扬佛德(《兜率宫中偈赞品》第二十四)。金刚幢菩萨由于佛的威力,入智光三昧,受到诸佛称赞并摩顶,他从定起,向诸菩萨广说十回向法门,并一一分别解说所修行相(《十回向品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圣诞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2/1033108008.html
  • 为护佛法不惜冒犯皇威的慧远

    汲郡西山,在山中勤奋修道。三年时间,读了《法华》、《维摩》等经书近一千遍。进而又对这些佛德进行修证,常常是睡在山里,饮于谷中。   隋朝建立后,文帝大兴佛法。在开皇(公元581年)初年,文帝召集天下...

    佚名

    |高僧|慧远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7/16044810426.html
  • 读印顺导师之《方便之道》

    );重于佛德的摄受,重于信行。”(17)重于信行的方便道,理所当然地被人们所乐意信受。况且,阿弥陀佛的净土是最胜最第一的,特别是:十方世界众生,发愿往生阿弥陀佛国的,一定能往生极乐,甚至传出“十念乃至...

    菩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43139613.html
  • 念佛原理

    领略本地风光。  现前一念为升沉苦乐之根因。无念心体唯佛独证,九法界众生皆悉有念。凡起一念,必落十法界。心念佛德,即佛法界现;心作恶业,即地狱法界现。《好生录》记载,有一常探巢取卵以食的小儿,在桑田中自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65039785.html